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
1976年,毛主席病情恶化病入膏肓,面对着昔日打下的革命事业,他没有过多担忧,反而对一个人挂心不已,反复叮嘱希望政府能好好照顾他,这个人就是在农村老家劳作了一辈子的表弟毛泽连。
革命精神从小扎根于心
毛泽连和毛主席同属于泽字辈,1915年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给日本时,22岁的毛主席正在湖南师范读书,在湖南韶山老家出生的表弟毛泽连才刚满两岁,20岁的年龄差距并没有阻挡毛泽连对于毛主席的崇拜之情,每每相逢,他总是缠着毛主席追问各种问题。
红色精神从小植根于毛泽连心中,他跟随毛泽东的脚步,对于革命抱有崇高热忱,12岁就主动加入儿童团,决心跟随毛主席的脚步,拥护他的伟大革命事业,因此他一边学习文化知识,一边兼职当起了毛主席的通讯员。
1925年,毛主席在韶山和妻子杨开慧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,当时毛主席处于养伤阶段,最怕这时候有人前来捣乱,于是毛泽连便自觉为毛主席放哨,即便是隆冬腊月也决不松懈。
一天深夜,毛泽连发觉到一伙可疑的人,正是军阀赵恒锡派来的,机智的他迅速反应过来,大声咳嗽引起关注,还举高马灯传递信号,这才帮助毛主席逃过一劫。
第二天毛泽连又化身农民挑着毛主席的两个幼子帮助他们进行转移,这样的举动也让毛主席对其十分感激。
遗憾与苦难始终与毛泽连如影随形
青年时期的毛泽连是干活的一把好手,勤快能干又机灵,但是彼时革命人士始终无容身之处,所以他只能干一些简单的苦力活糊口,即便如此他从没放弃过革命事业,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他最大的梦想,可惜却始终未能如愿。
苦难又降临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,这天晚上毛泽连干完活回家,途中一个不小心滑倒再地,更悲剧的是被地上的柴蔸戳到了眼睛,一阵剧痛之后毛泽连的眼睛开始见天的肿胀、化脓,无奈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,毛泽连勉强吃饱饭更没有钱治疗眼伤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最后竟然双眼近乎失明,为此年轻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开。
这对于不满二十岁的毛泽连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这意味着他再也不能为革命事业效力,但是他又是坚韧的,他对于革命的坚持和热爱超越了一切。
因为眼睛失明,韶山党组织婉拒了他的入党申请,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,反而凭借着身体上的残疾化身地下情报员,顺利躲过了敌人一次次的搜查,成功送出了许多有利情报。
1949年9月,毛泽连得知自己的三哥,伟大领袖毛泽东终于打倒了一切阻碍人民的力量,他脸上既欣慰又自豪,并激动地想要到北京看一看。
在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,两人已经离别了二十年,一顿寒暄之后,毛泽东无意间才得知毛泽连已经双目近乎失明,他大为震惊流泪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,毛泽连却云淡风轻的诉说了一切,从未想过向毛泽东求助。
毛泽东立刻安排毛岸英带他去协和医院看病,可惜时间耽误太久,已经无力回天,经过中外专家的努力,也只是让右眼稍微有所改善,毛泽东心里是苦涩的、心疼的。
在毛泽连治病期间,派自己的儿子毛岸英贴身照顾,无微不至,让毛泽连十分感动。
一生困苦却从不愿为难毛主席
和小时候一样,毛泽东一直是毛泽连的偶像,也是他灰暗人生中唯一的一抹亮光。
所以入党时他没有让毛泽东行方便,所以新中国成立之时得知全国百废待兴,正是需要大力发展基础产业,复兴农业之时,他毅然放弃了想要留在北京的念头,再次返回家乡投身建设之中,于他而言,毛主席站得高看得远,只要能为革命事业做出一丝贡献,都是他莫大的荣幸。
毛泽连的子女也十分争气,因为父亲的教导,即便是最后穷的没有书读也从不写信向毛泽东开口,他们以毛主席为骄傲,却从不借用他的光环为自己行方便。
好在最后,儿女们都凭借自己的实力有了一番事业,女儿成了一名通讯员,儿子成了公社播音员,毛泽连也算苦尽甘来。
1976年,毛泽东弥留之际始终放不下远在家乡的表弟毛泽连,他铭记着他的苦难,也感激这些年毛泽连一家对于他的理解和信任,最后他还是为毛泽连向政府和儿女开了口:“照顾好远在家乡的叔叔,一定要多回去看一看。”

内容分享:
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Top